Photo of J. Krishnamurti

正确的教育与任何意识形态无关,无论那种意识形态所描绘的未来乌托邦多么美好:正确的教育不是建立在任何体系之上的——哪怕那个体系经过了最精心的构想,它也不是以某种特殊方式塑造个体的手段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帮助个体变得成熟和自由,在爱和良善中尽情绽放。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,而不是按照某个理想的模式来塑造孩子。教育的最高职责在于培养出能够将生活当作整体对待的完整的个体。

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 (中译本《唤醒智慧的教育》)

录像: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成智慧而自由的人?

录像:历史在年轻人的教育中有什么意义?

教育就是使人从各种塑造的影响中解放出来

受教育的人,在与父母、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中往往颇感艰难,因为挣扎、焦虑、恐惧与竞争的浪潮已经涌来。他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:人口过剩,饥饿遍地,战火纷飞,恐怖主义愈演愈烈,政府低效腐败,贫困威胁随处可见。在富裕而相对有序的社会里,这种威胁不那么显著;但在极度贫困、人口膨胀、统治者无能而冷漠的地区,这种威胁则格外明显。年轻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世界,他们自然感到恐惧。他们认为自己应当自由,不受常规约束,不受长辈控制;他们抗拒一切权威。对他们而言,自由意味着可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;然而,他们却困惑、茫然,希望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行事。学生一方面渴望自由,另一方面又被社会要求服从其需要——成为工程师、科学家、军人或各种专家,这使他们陷于两难。通过教育,他们不得不面对并融入这样的世界。而这是个可怕的世界。我们都渴望身心的安全,但要获得这种安全正变得愈发艰难、愈发痛苦。

学生一方面渴望自由,另一方面又被社会要求服从其需要,这使他陷入两难。

因此,如果我们老一代人在乎我们的子女的话,我们就必须要问,教育是什么。如果教育,从当前普遍状况看,就是为了让孩子活在永无止境的斗争、冲突和恐惧中,那么我们必须要问,这一切有什么意义?生活,就是在痛苦与焦虑中起伏跌宕,直到眼泪流尽,只在偶尔才闪过一丝喜悦和幸福,是吗?不幸的是,我们老一代人和教育者都不问这些问题。因此,如今的教育,是让人面对这枯燥、狭隘、毫无意义的存在的过程。但我们想赋予生活某种意义。生活本身看起来并无意义,但是我们想要赋予它意义,所以我们发明了神祇,各种形式的宗教和其它各种娱乐,包括爱国主义和彼此屠戮的手段,以便逃避我们那单调乏味的生活。这就是老一代的生活,而这也将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。

我们这些家长和教育者,必须面对这个事实,而不是逃进理论中,寻找其它教育和组织形式。如果我们的心对面临的问题认识不清,就难免会有意无意地停留在“该怎么办”的思虑中,而不去真正行动。会有一千个人,包括那些专家和怪人,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。我们还没有理解问题的错综复杂,就想着手处理问题。我们更关注行动,而不是看清整个问题。

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心灵的品质——不是它所拥有的知识,而是面对知识的心灵的深度。心是无限的,是有着自身秩序和浩瀚能量的宇宙的本质。心永远是自由的。大脑,就现状来看,是知识的奴隶,因此是受限的、有限的、破碎的。摆脱了它所受到的塑造的影响,大脑就可以是无限的。只有那时,心和大脑之间才没有界限。因此教育就是使人从各种塑造的影响中解放出来,脱离大量累积的传统知识。这并不是否认学科知识的价值,它们在生活中有其恰当的位置。

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 THE WHOLE MOVEMENT OF LIFE IS LEARNING (中译本《教育就是解放心灵》)

Photo of J. Krishnamurti

交流就是相互学习

你们带着各自的背景来到这些(克里希那穆提)学校:或传统,或自由;或守纪律,或无纪律;或顺从,或反抗。你的父母或者对你漠不关心,或者为你事事操心。他们有些或许感到责任重大,而有些则并非如此。你们带着所有这些烦恼而来:有的家庭破碎,有的犹豫不定,有的很有主见,想走自己的路,也有的虽然表面上胆怯顺从,内心里却在暗暗反抗。

在这些学校里你是自由的,你年轻生命的所有不安、矛盾和动荡都会表现出来。你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,但是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为所欲为。你必须非常认真地理解这一点,你不可能总按自己的方式来。要么你带着理解和理智学会调整自己,要么你被这个新环境打击得勇气全无。理解这点非常重要。

学习的本质就是不固执于一点的持续运动。

在这些学校里,教育者会耐心地讲解问题,你可以与他们讨论、对话,去理解为什么某些事情是必要的。在一个由师生组成的小群体中生活,关键在于彼此之间要建立一种友好、关爱,并带着注意与理解的关系。没有人喜欢规则,尤其是在当今的自由社会里。但如果你和教师不仅在言语与理智上,更从心底体会到某些纪律的必要,那么规则便完全是多余的了。“纪律”这个词早已被权威所扭曲。每一种技艺都有它自身的纪律与技巧。“Discipline”(纪律)一词源自“disciple”(弟子),意为学习——学习,而不是顺从,也不是反抗;而是去认识你自己的反应与背景,看到它们如何限制了你,并超越它们。

学习的本质就是不固执于一点的持续运动。如果这个定点变成了你的成见、看法和结论,而你从这个障碍出发,那么你就终止了学习。学习是无止境的。不停学习的心可以超越一切知识。所以你在这里既是学习,也是交流。

交流不是只有话语的往来;纵然话语再流畅清晰,也不足以构成交流。交流远比语言更为深刻。交流就是相互学习,彼此理解;而一旦确定立场,坚持某些琐碎的、未经深思熟虑的行动,这种交流就此中断。

当你年轻时,你会有一种从众的冲动,以免与周围格格不入。了解这种从众心理的本质和内涵会带来它自己特有的纪律。切记,当我们使用“纪律”这个词时,学生和教育者是一种学习的关系,而不是主张和接受的关系。清楚地理解了这点,规则就不必存在。不清楚这点,才不得不制定规则。你或许会反抗规则,反对由别人告诉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,但是当你很快理解了学习的本质,规则就会全部消失。只有那些顽固的、坚持自己主张的人才会引入规则——汝当如何,汝勿如何。

一颗正在学习的心是自由的心,而自由要求承担学习所必须的责任感。

学习并非源自好奇。你或许会对性感到好奇。那种好奇源自享乐,源自刺激,源自他人的态度。饮酒、吸毒、抽烟同样如此。而学习则要远比这些更为深邃、更为辽阔。你去了解宇宙,并非出于享乐或好奇,而是为了了解你和世界的关系。我们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倾向,将学习划分成了不同的种类。而我们现在谈的不是学习什么,而是那种乐于学习的心灵品质。你可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匠、园丁或工程师。当你掌握了那些技术后,你已经将自己的心收缩成了一个只会按照某种模式熟练运作的工具。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学习。这确实能带来一定的经济保障,而这或许正是许多人所追求的,正因如此,我们造就了一个我们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社会。但是,如果你具备了这种超乎寻常的学习的品质——这种学习并非关于某个特定的对象,那么,你的头脑与心灵便会超越时间,永远鲜活。

纪律并非控制或压制。学习意味着注意,也就是勤奋。只有懒散的心才从不学习。心若肤浅、冷漠、漫不经心,它就只是在勉强自己接受。一颗勤奋的心总在活跃地注视、观察,永远不会陷入二手的价值观和信仰当中。一颗正在学习的心是自由的心,而自由要求承担学习所必须的责任。陷入自身观点,固守某种知识的心或许会要求自由,但它实际上是想表达个人的态度和结论——一旦这种表达受阻,它便渴求自我满足。而真正的自由无所谓满足。它就是自由的。

因此,当你来到这些学校,或者任何学校时,都应具有这种温柔的学习品质,与之相伴的是深切的关爱。当你真正心怀深情时,你便是在学习。

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THE WHOLE MOVEMENT OF LIFE IS LEARNING(中译本《教育就是解放心灵》)

录音:我们将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?

教育和完整的人类

这位教授说自从大学毕业他已经教了许多年的书,在一家公立学校中教导了一大批男孩子。他培养出那些能够通过考试的、政府与父母们想要的学生。当然,有些出类拔萃的男孩被给予特殊的机会,被授予奖学金等等,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庸庸碌碌、愚蠢、懒惰,多少有点淘气。他们中有些人在所从事的领域里干出了些名堂,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拥有创造的热情。在他执教的那些年里,出众的男孩非常稀少;偶尔会有一个具有天才品质的人,但通常发生的事情是他也很快被他的环境扼杀了。作为一个教师,他已经访问了世界上许多地方以研究天才少年的问题,但是每个地方都一样。现在他已经退出了教师行业,因为经过这些年以后整件事情让他非常伤心。无论那些男孩被怎样好好教育,总的来说他们都被培养成了愚蠢的家伙。有些人聪明或有冲劲并获得较高的地位,但是在显赫与优越的掩饰背后,他们就跟其他人一样狭隘,并为焦虑所苦。

“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败笔,因为它已经制造出两次毁灭性的战争和骇人听闻的灾难。学习读书写字以及获得各种技术只是记忆的培养,这显然是不够的,因为它已经造成了无法形容的伤害。您认为什么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呢?”

效仿榜样不正是分裂的表现吗?

教育难道不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个体吗?如果那是教育的目的,那么我们就必须澄清,个体是为了社会而存在,还是说,社会是为了个体而存在。如果社会为了自己的目的,需要并利用个体,那么它不会关心培养完整的人;它想要的是一部高效率的机器,一个循规蹈矩、受人尊敬的公民,而这只需要一种非常表面的完整。只要个体遵从并愿意接受彻底的塑造,社会就会认为他有用,就会在他身上投入时间和金钱。但是如果社会为个体而存在,那么它必然会帮助个体摆脱他所受到的塑造的影响。它必然会教育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。

“您说的完整的人是什么意思呢?”

要回答这个问题,必须从否定角度间接着手;不可能从肯定的方面考虑。肯定地说明什么是完整的人,只会创造一个模式、模型,一个我们努力模仿的榜样;效仿榜样不正是分裂的表现吗?当我们效仿榜样时,我们还能完整吗?毫无疑问,模仿是分裂的过程;而这不就是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吗?我们全都变成了极好的留声机唱片:重复着所谓宗教教给我们的东西,或最新的政治、经济、宗教领袖们说的话。我们拥护某种意识形态,参加大型政治集会;还有大型体育娱乐,集体崇拜,集体催眠,等等。这是完整的表现吗?遵从并非完整,不是吗?

“这就引出了纪律这个根本问题。您反对纪律吗?”

你说的纪律是什么意思呢?

“有许多形式的纪律:学校纪律,公民纪律,党派纪律,社会与宗教纪律,自我约束的纪律。纪律也许就是听从内在或外在的权威。”

从根本上说,纪律意味着某种遵从。纪律是遵从某种理想、权威;纪律就是在培养自制力、抗拒力,而这个过程必然会滋生对立。抗拒就是对立。纪律是隔离的过程,无论是与某个群体隔离,还是个体反抗所导致的隔离。模仿就是一种形式的抗拒。

“您的意思是纪律破坏了完整吗?如果学校没有纪律会发生什么呢?”

了解纪律的本质意义,而不是直接跳到结论或举出例证,不是很重要吗?我们正在试着发现那些造成分裂的因素,或者说,是什么阻碍了完整。纪律,从遵从、抗拒、对立、冲突的意义上讲,不正是一个分裂因素吗?我们为什么遵从呢?我们之所以遵从,不仅是为了得到物质上的安全,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安慰、保障。对不安全的恐惧,让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外在和内在上遵从。我们都必须拥有某种物质上的安全感;但正是心理上对不安全的恐惧使得物质安全也变得遥不可及,而只有极少数人除外。恐惧是一切纪律存在的基础:对没有成功的恐惧,对惩罚的恐惧,对没有获得的恐惧,等等。纪律就是模仿、压制、抗拒,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,都是恐惧的结果。恐惧不正是一个分裂因素吗?

“您会用什么来代替纪律呢?没有纪律,会出现比现在甚至更为严重的混乱。某种形式的纪律对于行动不是很必要吗?”

国家控制着教育,为了自己的目的插手教育并塑造着人类实体。

明了虚假即虚假,能于虚妄中洞见真实,并了然真实即真实,这就是智慧的开端。这不是替代的问题。你无法用别的东西替代恐惧;即使这样做了,恐惧也还在那里。你也许可以成功地掩盖或逃避它,但恐惧依旧存在。重要的是消除恐惧,而不是寻找替代品。任何形式的纪律永远无法让人脱离恐惧。恐惧必须得到观察、研究和了解。恐惧不是抽象概念;恐惧只能在与某种事物的关系中出现,而需要理解的正是这种关系。理解不是抗拒、对立。在更为深广的意义上,纪律不正是分裂的因素吗?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模仿和压制不正是造成分裂的力量吗?

“但是如何从恐惧中解脱呢?在一个有许多学生的班级里,如果没有某种纪律——如果你喜欢用恐惧这个词也可以——该如何维持秩序呢?”

如果学生数量很少,并采用正确的教育,是可以做到的。但只要国家感兴趣的是批量制造公民,这当然是不可能的。国家更喜欢大众化教育;统治者不希望鼓励不满情绪,因为那样的话,他们很快就难以维持统治地位了。国家控制着教育,为了自己的目的插手教育并塑造着人类实体;为此,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恐惧、纪律、惩罚和奖励。从恐惧中解脱则是另一回事;恐惧必须得到理解而不是抗拒、压制或升华。像人类的所有问题一样,分裂问题也十分复杂。冲突不正是分裂的另一个因素吗?

“但冲突是必不可少的,否则我们将停滞不前。没有斗争就没有进步,没有发展,没有文明。没有努力、冲突,我们仍将是野蛮人。”

也许我们现在就还是野蛮人呢。听到某些新东西,我们为什么总是急于下结论或反对呢?我们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,或者为了我们的国家而杀死成千上万人,我们显然还是野蛮人;杀死另一个人是最大的野蛮。但是让我们继续刚才的讨论。冲突不正是分裂的一个表现吗?

“您说的冲突是什么意思呢?”

所有形式的冲突:丈夫与妻子的冲突,意见相左的两群人的冲突,实然与传统的冲突,实然与理想、应然、将来之间的冲突。冲突是内在与外在的斗争。目前,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存在冲突,既有有意识的冲突,也有无意识的冲突。我们的生活就是一连串的冲突,就是战场——究竟为了什么呢?我们能通过斗争而理解彼此吗?如果我跟你发生冲突,那么我还能了解你吗?要了解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心境平和。只有在平和、快乐中,而不是在冲突、斗争时,创造才会发生。我们一直在实然与应然,论题与相反论题之间挣扎。我们接受了这种冲突,认为它不可避免,于是这不可避免之事就成了常态,成了真理——尽管它可能是虚妄的。与实然的对立面发生冲突,能够转化实然吗?我是这样的,我努力变成那样,也就是变成我的对立面,可是,我可曾改变过我此时的面貌?对立面、相反的论题不正是实然的一个经过了修正的投射吗?对立面不总是包含着与它自己对立的那些因素吗?比较会带来对于实然的了解吗?任何关于实然的结论不都是了解实然的障碍吗?要了解什么,你不是需要观察它、研究它吗?如果你怀有偏见,支持它或反对它,你还能自由地研究它吗?要想了解你的儿子,你不是得既不认同他,也不责备他,而是去研究他吗?如果你跟你的儿子有冲突,你就了解不了他。那么,冲突对于了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吗?冲突,不论发生在哪个领域,能产生了解吗?在努力中,在成为什么的愿望中,积极也罢,消极也罢,不是存在着一条冲突的因果循环吗?冲突的起因可以变成结果,而结果又变成了起因,不是吗?除非了解实然,否则就无法脱离冲突。我们无法透过观念的屏障了解实然;而必须重新接近它。因为实然从不是静止不动的,所以心智一定不要被知识、意识形态、信仰、结论束缚。跟所有对立一样,冲突的本质就是分裂;而排斥、隔离不正是分裂的因素吗?任何形式的权力——无论是个体的还是国家的权力,任何要变得更多或更少的努力,都是分裂的过程。所有观念、信仰、思想体系都是分裂的、排外的。努力、冲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带来了解,因此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体,它都是一个退化的因素。

冲突消失了,完整就会出现。完整是一种完全注意的状态。

“那么,什么是完整呢?我多少了解了什么是分裂的因素,但那只是在否定。人无法通过否定而完整。我也许知道什么是错的,但那并不意味着我知道什么是对的。”

明见虚假即虚假,真实便在。觉知到退化的因素,不是仅仅在字面上,而是深刻地觉知到,此时不就有了完整?完整是一成不变的,一旦得到便告终结的东西吗?其实,完整无法抵达;一旦抵达,便是死亡。完整不是目的、目标,而是一种存在状态;它是活的,我们岂能将活物化作目标?欲求完整之心与其它欲望无异,一切欲望皆是冲突的肇因。冲突消失,完整自现。完整是一种完全注意的状态。如果存在努力、冲突、抗拒、专注,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注意。专注是执着,是分裂,是排斥,心存排斥,则不可能完全注意。排斥令心智狭隘,而狭隘的心智永远无法意识到完整的存在。在谴责、辩解、认同时,当心智被结论、推测、理论所蔽时,都不可能有全然的注意。只有了解障碍才会自由。自由对于狱中囚徒只是抽象概念;唯有被动觉察方能显露障碍,一旦脱离障碍,完整便会出现。

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 COMMENTARIES ON LIVING 2 (中译本《生命的注释》、《浩渺无垠——生命的注释Ⅱ》、《关于活著这件事》)

录像: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

教育的真正作用

除非教育能帮助你了解广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——它惊人的美、它的哀愁及欢乐,否则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你也许会得到学位,得到一连串的头衔,得到非常好的工作,然后呢?如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,你的心智变得迟钝、衰竭、愚蠢,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?所以当你年轻时,你是不是应该弄清楚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 教育的真正意义,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,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?你知道智慧是什么吗?它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,允许你自由地思想;没有恐惧,没有公式,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、正确的事物。 但是如果你有恐惧,你永远也不可能有智慧。任何形式的野心,不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,都导致焦虑及恐惧。野心不能带来清明、简单而直接的心智,所以是不可能有智慧的。

当你年轻时,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。

当你年轻时,生活在一个没有恐惧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。大部分的人在年纪渐长时,都变得有所恐惧。我们对生活恐惧,怕失去工作,怕传统、怕邻居,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评,怕死亡。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惧;一旦有了恐惧,便失去了智慧。我们是否可能在年轻时,便生活在无惧的气氛中,不只去做我们喜爱的事,更能了解生命的整个过程? 生命真是美极了,它不是我们制造出的这些丑恶。惟独当你对所有的事物革新之后,你才能欣赏到它的丰富、深度及可爱。革新组织化的宗教、传统和现今败坏的社会,然后以人本的立场来探究什么是真理(不是去模仿而是去探究),这才是教育。遵从社会、父母及老师的教导是很容易的,那是安全又容易的生存之道,不过那并不是生活,因为在其中存有恐惧、腐败及死亡。活着就是要探明什么是真相,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做得到,或是当你的内心拥有永不停歇的革新时。

活着就是要探明什么是真相。

但是他们不鼓励这样做;没有人告诉你要发问,要探索上帝究竟是什么,因为如果你开始反叛,你对那些虚假的东西而言就是危险。你的父母及社会要你过得安全,你自己也想过得安全。安全的生活通常意味着在模仿中生活,所以是活在恐惧中。教育的意义是帮助我们每个人活得自由无惧。创造出没有恐惧的气氛,需要你和你的老师、教育者共同进行许多的思考。

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?创造没有恐惧的气氛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!我们必须创造它,因为这个世界已经陷在无止境的战争中,它已经被追求权力的政客误导,它充斥着律师、警察、军人以及互相抢夺地位的野心男女。还有一些的所谓的圣人、宗教的教主以及他们的追随者。他们也想在今生或来世得到权力、地位。这是一个疯狂的、完全混乱的世界,每个人都在和别人作对,极力想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,一个有权势或享福的位置。这个世界被冲突的信念、阶级意识、不同的国家主义、各种形式的愚蠢及残酷所分割,而这就是你要学着去适应的世界。你被鼓励去适应这个悲惨的社会,你的父母要你这么做,你自己也想这么做。

然而,教育的意义只是帮助你顺应这个败坏的社会制度吗?还是要给你自由,一种全然的自由,来让你成长并创造一个不同的社会,一个新世界?我们必须拥有这份自由,不是在未来,而是现在,否则我们将被彻底消灭。我们必须立刻创造出自由的气氛,你可以在其中生活并且探索什么是真相,然后你会变得有智慧、有能力面对及了解这个世界,而不只是顺服它。因为在你的心底深处,你是不断在革新的,也只有那些不断革新的人,才会发现什么是真理,那些遵从与跟随传统的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。只有不停探索、不停观察、不停学习,你才会发现真理、上帝或爱。如果你的心中有恐惧,你就不能探索、观察、学习,不能深入地察觉。所以,教育的意义很显然就是消除外在及内在破坏人类思想、关系及爱的那份恐惧。

选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 THINK ON THESE THINGS (中译本《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