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也许是克里希那穆提语录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,不仅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,甚至也出现在电影里了。尽管我们无法确知这是他的原话,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,克里希那穆提讲过类似的话,而且,这也是他反复重申的一个主题。
我们发现的与此最为贴近的一段话来自《生命的注释》第三卷(1960),作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:
这个社会很健康,所以个体应该回归这个社会,是吗?难道社会本身没有推波助澜,使个体变得不健康吗?不健康的当然必须健康起来,这不必说;可是,个体为何要适应一个不健康的社会呢?他要是健康,他就不会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。不先问问社会是否健康,而是帮助那些不适应社会的人去遵循这个社会,这样做有什么用呢?
还有:
帮助个体融入一个永远都在跟自己打仗的社会——这是那些心理学家、心理分析师该做的事吗?疗愈个体,只为了让他去杀人或者被杀吗?他即便没有被杀或者失去理智,也只能去适应这个由仇恨、嫉妒、野心以及可说是非常科学的迷信所构成的社会结构,是吗?
这句归在克里希那穆提名下的语录,最早出现在马克·冯内古特(美国作家库尔特·冯内古特之子)讲述他遭受心理疾病折磨的书里(伊甸出版社:《疯狂回忆录》)。该书于1975年出版,书中认为这句话是克里希那穆提说的,但没有给出处。冯内古特也许是改述或误引了克的原话,而这句语录一定是从那本书里传播开来的。
克里希那穆提的密友,阿道司·赫胥黎在他的《重返美丽新世界》(1958)这本书里也写过类似的一段话,
反倒是在那些最正常的人群中隐伏着真正无药可治的精神疾病患者。“许多人看上去很正常,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存模式,在生命的早期,他们就已失声,放弃抵抗,不愿受苦,也不可能像那些神经过敏者一样发展出精神病症状。说他们“正常”,不是从这个词纯粹的本义来谈的,而仅仅是指他们在一个深度变态的社会里是“正常”的,他们能“适应”这个深度变态的社会,这恰恰体现出他们的精神疾病。这无数“正常”地生活于变态社会的人们,不仅泰然自若——其实,倘若具有真正的人格,他们本不应该“适应”这样的社会——而且还做着“个性自足的迷梦”。(《重返美丽新世界》阿道司·赫胥黎著,庄蝶庵译,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,北京时代华文书局,2015年5月)
亨利·米勒(受到过克里希那穆提的启发)也说过很近似的一句话,他在游记《玛洛西的大石像》(1941)中写道:
你并不会因适应了一个疯狂的世界而获得拯救。
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资料,请阅读我们的文章《克里希那穆提谈心理健康》